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小論文初探

之前初步擬定的小論文,但是題目與內容還是有待加強,希望自己未來可以寫的更好。

《從本土文化探討台灣公仔潮流之研究》

摘 要

現今潮流文化中盛行著公仔的收藏熱潮,甚至在潮流文化各個方面,包括音樂、時尚、設計等,或純藝術領域都受到此風潮的影響。透過設計反映出當下社會的價值觀與潮流趨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內容分析法來進行分析與比較。從內容分析法探討公仔結合時下流行元素的應用及色彩搭配之效果,了解公仔潮流文化定義。之後對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將其分析幾個重點:

(1)初步的相關性來檢定消費者了解樣本的差異顯著性情形。
(2)對傳統、本土文化結合時尚潮流的公仔做深入的分析。
(3)消費者和公仔收藏專家對於這波熱潮其價值性、消費心理、行銷手法等因素。

經過這些因素分析,使公仔不再是流行文化上的流行商品,更是一種新型態的藝術表現,打造出符合角色個性與魅力的造型。了解在時尚潮流文化下生產的公仔,要如何將本土又傳統的角色加以創新與突破,這將是未來所要探討的一項重點。

關鍵詞:本土文化、公仔設計、潮流文化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走訪《二碗居》

這次來到一家名為「二碗居」的麵店,簡樸的裝潢、清新的店面就是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彷彿回到家一般。由溫文儒雅有才氣的老闆和有包容心的老闆娘共同打造的小麵店,如同二碗居的由來之二:「一碗麵、一碗湯」簡單的概念,就像兩個人一起吃飯不會孤單,好比老闆與老闆娘兩人加起來恰恰好。以下整理出我對這次訪談的論述:


【書法架構】
書法字的架構由點和線所組成,而草書是一種符號的表現,重點在於架構。像楷書是一種工整的字,會有無形的框架所限制。但草書卻不同,由於在書寫時以線為架構,就沒有所謂框架的美限制可以無窮無盡的揮灑。所以說書法是一種藝術,然而需要它的辦識性才能表現出個人的風格。於是我問老闆是否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別人分隔開來?老闆說他還尚未完全找到自我風格,但在他不停地練習成果下,發現「速度」可以做為他的風格,在字與字的連貫性不受限制書寫又有存在的美感。他便為我們解說:用有分左右,如果第一個字是右半邊結尾,下一個字就從右邊開始,打破傳統寫字的順序,以加快寫字的速度。同時有相同部首的字體,也可以寫出不同的架構增加字的變化。如同王羲之《蘭亭集序》當中的「之」字皆不同書法方式,在欣賞時就會有不同的視覺饗宴。


【寫書法之原因】
1.「受父親的影響」。
因為父親是粉筆寫黑板高手,喜歡粉粉寫出來的字。而老闆也因此喜愛寫字則選擇書法來尋求樂趣。
2.「興趣」。每天都練習1~2小時的字,將單純喜愛寫字的心與玩樂的性質把潛在能力發揮出來,不斷反覆練習造就現在的成果。


【字立於牆上之原因】
1. 手
-配合手腕的轉動,可以靈活的揮灑。
2. 眼睛-由於眼睛透視現象的問題,站立與坐著視覺上有差別,因此站立比較能表現出字的美感。


【減少成本】
為了堅持自己的興趣,開銷是一種負擔所以必需「減少成本」,因此老闆在筆、墨這此耗材下了功夫。在筆的方面,將一般市面上的毛筆做加工,從實驗當中獲得三種方法以解決平衡桿的問題。「加長」,將長度不變的毛筆做伸縮來取得想要的長度。「彈性」,由堅硬的筆桿換成塑膠桿配合手的施力達到書寫的靈活度。「重量」,太輕的毛筆拿起來沒有足夠的份量,藉此增加筆的重量以達到運筆的力量。在墨的方面,用墨汁耗費又耗時,因此在實驗過程中,發現水+肥皂粉+太白粉加以混合可以調配出防止墨暈開在紙上的現象。由此可見,老闆為了減少成本而做的實驗與成果所付出的精神值得令人敬佩。


【從書法悟出理論】
1.在老闆練習書法時間只有短短二年左右,卻從中悟出一此書法的道理。從草書擬摹開始學習書法變化再轉練楷書。並為我們說明楷書與草書的不同,如楷書字寫完雖工整、漂亮,但沒有相當的實力或當中有幾個字寫得不好便容易失敗,也因為可以練習字體的架構所以具有實用性。而草書可以寫得比較揮灑自在,不易凸顯字的好壞,藉著草書的點與線構成呈現一種圖案的效果因此具有娛樂性

2.寫字時眼睛同時看到自己書寫出來的字,往往覺得有幾個字就是寫的不好便會有障礙。這時可以將眼睛遮起來訓練沒有障礙的存在,以達到超我的境界寫出來的字也較為自然。

3.藉由上拍賣網站把別人寫的書法做估價再對照,訓練自我審美眼光判斷力

4.寫書法如同練氣功一般嘴巴需微開才能將氣運出來,不會練到最後氣絕生亡。


綜合以上的論點,最後老闆說了一句他的生存之道「人生只有一次,就要活的精彩。」這樣人生才不會有遺憾。同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要如何將老闆的書法字提昇附加價值。因此我想了二個計劃以做參考:

1. 書法字與麵碗結合。將老闆習日寫得較好的書法字挑選出來,印於碗、盤等餐具上供客人在吃麵同時可欣賞書法字的雙重饗宴。如果反應良好還可做為送人的禮盒以增加老闆書法字的曝光率。

2. 書法與麵粉結合。如市面上的月餅、紅龜粿都用模具來製作的美味糕點,老闆的書法字也可如法泡製用模具做出屬於自我的書法餅,以打破傳統糕餅印象。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開心果大合唱》之口白說

大致看過老師的雜序寶後,發現老師的文字運用、詞語表達都令人讚賞,傳達的也相當絲絲入扣。其中看到《開心果大合唱》這個篇名後,覺得挺有趣的,就選擇此篇來論述我的觀點:


1. 想像力

開頭的舖陳,用修辭技巧中的比喻手法來做開端。將第一段「聽到它、目睹它及剖它的殼、吃它的核。」此文的「它」到底是什麼?在第一段沒有直接點明,先舖一個梗給人一個想像的空間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與在寫作論文略為不同。論文在摘要之處就必須點出主題,清楚說明你的用意、研究方法,將你的精華表現於摘要之中來引起讀者的心。因此這兩者所要傳達的意義不同。


2. 好奇心

運用對此物新奇之原因,用重點式的感想簡明、扼要表現出來。第一是「聯想」,將開心果與其名稱做直接聯想,如同腦力激盪法的水平思考法一樣。第二是「經驗」,從生活經驗中的核果類做比較,發現與開心果的不同之處,如研究方法的比較法一樣。第三是「表達」,將自己內心最真實情感直接表達出來,就是好吃這麼簡單。如寫作論文,把你要表達的事物透過文字寫出你的理論直接表達於論文中。


3. 判斷力

延伸第二段的論點、舉例,在第三段將其做詳細的說明、推理以點出主題,得知其由來。胡適曾說:「大膽推理,小心求證。」必須培養判斷能力。在寫作論文時,有獨到的判斷能力,大膽推理有疑惑的論點,再小心求證以求得準確的證據、數據,來鞏固論文的重要性。所以判斷是寫作論文缺一不可的一項能力。


4. 可能性

最後一段,同樣也使用比喻。說明殼已笑是預期的「序」,口緊閉是「雜」。用寫作論文的「雜」與「序」套用於核果開閉口。「序」是順利的象徵,如同開心果為你打開一道順遂的道路;「雜」是困境的象徵,如瓜子緊閉的殼要你運用智慧來突破。就像蔣公從溪邊看魚「逆流而上」,悟出成功的條件。好比此文最後一句「困境生出新的可能性」,有異曲同工之處。只要不放棄,都會有無限的可能性,寫作論文也是如此。


總結以上的觀點,首先發現的是-訂題目,有趣的名稱加上隱喻就會構成令人想像的空間,所以一篇文章的吸引力主要的先決條件就是題目名稱。其次,文章的內容,文章的編排、引用、修辭等都是影響文章架構的原因,有好的文章就如同閱讀小說般,可以藉著文字身歷其境融入其中,細細咀嚼好文章給你的體驗。再者是經驗,從生活當中去粹取經驗,將經驗中的事物提練出來轉化為新的概念,運用於寫作論文中,以此延伸出新的想法及可能性。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速讀《視覺修辭技巧在平面設計的應用與探討》之評論

在已限時三十分鐘的時間下閱讀《視覺修辭技巧在平面設計的應用與探討》此論文中。我在看目錄時,發現第三章「平面設計的視覺修辭技巧」感到有興趣。要如何將文學中的修辭技巧與設計中的平面設計去做連結、分析與應用,的確是相當值得探討的部份。以下將做簡要的說明、分析:


1. 修辭分類
此論將修辭技巧應用,分為「屬於意象描繪的辭格」、「屬於語意表達的辭格」、「屬於形式安排的辭格」和「文字的修辭技巧」,來探討平面設計的視覺修辭現象和技巧。將文學的修辭做系統的分類,再以組織性去探討每一項辭格,相當有系統化。不過,在每一辭格分項中的內容說明都大致相同,文字也相較有點冗長,如果可以將它條列式說明和表格化分項,這樣就會更加清晰明瞭、簡單明確。


2. 作品應用
此段有相當多的實例作品分析,只有平舖直敘的文字說明,沒有系統性的分類說明應用較為可惜。像文中比喻有兩種「明喻」和「隱喻」,如將它圖片表格化做分析。例:分成具體事物與抽象事物、意識與潛意識、直接與間接等,再與文字搭配說明就會更加完整、清楚。


3. 舉證與實際操作
將視覺修辭技巧與平面設計作品範例,說明圖像中存在的種種修辭現象,並加以解釋修技巧在作品上的應用。最後以得到的實證結果,以研究者本身的海報設計去做實際個案操作,發現修辭與設計之間的關係密切。這就是寫作論文中應該有的一個精神與成果。


從此論中可以發現,研究者藉由文獻探討與作品應用舉證平面設計與視覺修辭技巧之間的關係。從修辭語言去探討平面設計創作的運用,藉此分析提出一套體系化的「平面設計的視覺修辭技巧」,並實際驗證也得到其結果,將此論具有價值性。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淺談《相似包裝在行銷組合的應用》

在讀完謝寶泰老師的《相似包裝在行銷組合的應用》一文後,以下將提出幾點來做討論與分析:

1.主題運用:
此篇小論主要探討相似包裝在行銷組合的應用,在關鍵詞中分為相似包裝、行銷組合、相似性三個重點。一、相似包裝,文中的重點方向。卻只有論述包裝比例大小,沒有再進一步探討其餘的可行性。二、行銷組合,舖陳的一環。最後卻延伸到生命週期,行銷組合的觀點相較減少,無法清楚得知相似包裝與行銷組合之間的關係、應用。三、相似性,做為輔助相似包裝。在說明時,如果能跟相似包裝的實例再做詳加的補充、分析會更好。以上三個重點,在各自探討時,內文的說明性能更加詳細,綜合起來再深入論述的話,此篇小論的實證性、準確性就會有相當的立足點。

2.舉證論點:
在文章裡,列舉很多實例來做內文的分析、輔助。但在論辯的敘述以及反論的探討沒有說明的相當完整,所研究出來的依據沒有交待的很清楚。如果可以搭配圖表和數據做為論辯的證明,再加上文字詳加說明,舉證的論點就會更加完善、精確。

3.觀察行銷角度:
文中提到以觀察行銷實例並依據行銷學理,推論出同一品牌的相似包裝依產品生命週期擔任產品組合的元素做探討。就以觀察方面,文中主要著重在外形包裝的探討、分析,其餘包裝上的視覺(圖案、標籤)沒有深入的論述來加強相似包裝的評論。另一方面,列舉的實例皆以“瓶狀包裝”做舉證,就以觀察的角度而言,在眾多的包裝外形下,選出有較多變化造形的瓶狀為實證是相當有趣。不過,實例的元素如果可以更多元(蕃茄醬瓶、沐浴乳瓶等)去做比較的話,內容應會更為豐富。

綜合以上的評論,對於老師小論的問題點做深入探討、分析,雖然此文完整性略顯不足。但從生活事物中找出一個不同的理論點來探索相似包裝以及其發展性,加上一些實證的圖片說明,與行銷的手法做結合提出問題並解答,開啟相似包裝的應用之關係,做為日後可參考的先例。而老師課堂上所說的「立主腦、密針線、減頭緒」,如果論文寫作有達到這番功夫的話,我們的論文將更加鞏固、完整。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I'm not scared》精神啟示

看完《有你,我不怕》一片,發現寫故事的人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起綁架事件。不帶憤怒和批判的情緒,也不帶教贖和美化的眼光。就以一位十歲男孩眼中的世界來平舖敘事。著重於米契爾的掙扎、疑惑、寬容以及純真,重要的是米契爾以直覺與勇氣將菲力浦從死亡世界走回現實世界,再次體會歡樂及滿足。相對於大人世界的無情與米契爾展現的赤子之心形成強烈對比。兩個純真年代的男孩,處在深澀難以理解的成人世界中,友誼反而在疑惑與恐懼中凝聚成最美好的生命經驗。從《有》片總結出以下寫作啟示:


1. 脈絡

在《有》片的開始,一群天真的孩子於麥田裡奔跑,直到米契爾發現洞裡的菲力浦將故事帶出「被綁架的小孩與綁架犯的兒子」以及「兩個十歲男孩的友誼」做為整個故事的架構。一部描繪兒童眼中的世界,將童話般的情誼投射在殘酷的成人世界,交錯環扣的劇情還有前後呼應的手法,叫人驚豔。

2. 統一

片中有幾個統一的要素,做為此片統一中的變化。如:

主題統一:米契爾口中唸的故事與菲力浦的處境相輔。

範疇統一:與妹妹因拿酒起爭執以及爭論是否殺內票。皆以爸爸提議的抽火柴頭。

角色統一:兩位十歲男孩。雖不同的個性與背景卻互相對映,述說孩子們的天真。

觀點統一:以兒童的視野做構圖。如躲在門縫偷聽大人的計謀,營造懸疑畫面。


3. NO贅

就英文片名來說《I’m not scared》,以簡單、扼要的一句話說明整部片的精神。如同原著裡的三句話「這個洞穴黑暗地嚇人,可是我不怕!」「那些眼睛惡狠狠的盯著我,可是我不怕!」「因為有你,我什麼都不怕!」最後在片尾出現「I’m not scared」的字幕將這三句話串穿,沒有多餘地的累贅。而中文片名《有你,我不怕》將「因為有你,我什麼都不怕」多餘的文字刪減。明確、無做作的一句文字表現出來,帶出孩子純真的友誼與此片的靈魂。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書法內省心理探索》的啟發

讀完《書法內省心理探索》後,熊秉明先生在這篇文章裡提出兩條探索的道路,為理性的和反理性的。「理性道路」根據現代視覺心理學的規律來確立筆法、結字的原則,遵循這些原則來學字完全不臨帖。「非理性道路」發掘個人潛意識礦源的一些練習。其目的在探求藝術創造的方法。

而論文寫作也是有所謂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寫法。理性方面,就如同論文研究方法裡的實驗法、問卷調查法等屬於量化的方法。有一定的規律、模式去探討出原則、根據、數據,遵循這些理論來實證這些結果得到有效的解答。非理性方面,就像訪談法、觀察法等屬於質性的方法。比較偏向探索性的研究,經由個人潛意識的概念,透過主觀體驗去追求整體意義,內容不具結構化,其目的在於確定某一事物是否存在,去「發現」問題的價值。

1.發現自我
從「創新」探討到如何「發現自我」,其內容說到一段話:「我怎樣寫出自己的書法?如果我寫的字真正能表現我自己,是我所追求的,我又真正浸沉在今天的生活環境、文化氣氛、思想潮流之中,那麼我的字必定是新的。」就好比在說我們要如何去證明自己、行銷自己是有這個能力,創作的作品要如何說服別人這是個好作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裡,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塑造自我是首要的問題。將潛意識自我的創意、想法解放出來,創作到作品裡就是屬於自己的風格來向別人證明你是與眾不同的。

2.創作
此段提到「創作」包括兩方面:功力和獨創性。如同寫創作論文一樣,也必須具備這兩項。功力在於你對自我的議題是否已有紮實的根柢或一番見解。而獨創性是否能打破已往的創意,為自己的創作注入新的概念表現出自我的風格與市場競爭。雖然還是會碰到相同議題的人,但是要如何突破?就必須看自己所累經的經驗,還要比較別人寫的論文提出批評、疑問、讚賞從中學習並激勵自己,接受各種嘗試最後得到啟發完成試驗。


3.從學習中找變化
從練習作品中分為兩類:一類是三張寫的差不多,甚至完全一樣;一類是三張不同,而後一類的人才是成功的。其結果要說明必須打破理性控制,從中解放潛意識的自我。同理可證,論文寫作最怕碰到內容都寫得很無趣沒有根據、沒有高低起伏。雖然寫得很完整也不能說失敗,但卻缺少文章的表情。就像文章要有啟、承、轉、合這個要點,藉由閱讀別人的論文加以吸收,轉換為自己新的概念從中學習,以追求更高的境界與寫作的變化。

4.素日訓練
盲目寫法分為兩類:第一類,空間距離的感覺準確,屬理性的、外向的。第二類,空間距離感覺比較弱,屬情感型、內向的。兩類的不同在於「素日訓練」有關。好比寫論文,必須讀很多書籍才會有想法、才會思考、才有好辭彙可應用。平日沒有做閱讀的訓練,再怎麼使用的辭彙也只有幾個。平時就有打好紮實的基礎,便可像侯蘊生老先生「人老心不老」,不繼學習、探索,了解書法奧秘的道理。而我們也可從中學習不同領域書籍的知識,做評論、分析,找出同異點以鞏固寫文章的功力。

總結以上,我們要如何寫出畢生的論文,寫出我們的希望?藉由各種不同的創作風格、論文寫作,從中看到不同性格的人和人生態度。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吸收這些成分,將它轉化、摸索成為新的創意來源。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香水》與人生的意義

「這將是最完美的香水。

以少女的絕妙體香為基底,含苞待放的芬芳為主幹,

他將用這瓶香水,把她們的美永永遠遠地收藏……」


《香水》述說著能輕易的控制人心最深沉的欲望、愛欲、情欲…而能夠控制氣味的人,就能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而適度的慾望,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過多的慾望,只會讓自己被邪惡吞噬。以下將作為幾個重點分析:

1. 天賦
在《香》片中葛奴乙打從一出生就有一項獨特的天賦「嗅覺」。儘管他在種種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葛奴乙還是憑著自己的天賦生存下去闖出一片天。而論文寫作方面,雖然我們沒有天生的寫作能力。但是,慢慢培養自己書寫能力,也可以成為後天的天賦。

2. 嘗試新體驗
在魚市場出生的葛奴乙,成天只能聞著魚肉的腐息味,沒有新的味道可以體驗。一天,他曾未聞過的香味剽香而來吸引著他,那就是「香水」。那種無法滿足文字敘述的味道,他決定探究下去,開啟他尋香的旅程。葛奴乙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賦找出許多不同的氣味並嘗試不同的可能性。研究生的任務,也是要勇於嘗試新事物,只要有興趣的事物藉著自己的好奇心去一探究竟,盡情發揮、追求找尋不同的可能性。將豐富的想像轉化成文字敘述變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使寫作論文有如電影呈現的手法一般。必須抓到主題再隨之發揮讓人意猶未盡。

3. 目的
葛奴乙執著製造有如天使下凡香水之目的。最單純的想法,只是想「保存香味」。在追求氣味過程中,發現最完美的香水來自人體,為了長久保存而採取激烈的手法—殺人,即為他保存香味的目的。那寫論文的目的是什麼呢?一、拿到文憑畢業,二、發現別人沒探討到的議題,三、放在圖書館的一項證明。為了自己論文必須用一些手段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來達到碩士地位,這也就是我們的目的吧!

4. 實驗精神
在追求更完美的香水開始製作人體的香水,過程中葛奴乙做了許多的嘗試及努力,從一開始的蒸餾法到油萃法都失敗,一直到他發現殺人後迅速取得香味,就是他實驗中得到的結果。在片中鮑迪尼對葛奴乙說:「天才不是最重要的,經驗才是最重要的。」從實驗累積的經驗便使葛奴乙成功。論文的形成是從文字書寫匯整而來,而文字則從閱讀、資訊等經驗中累積而成,所以經驗是驗證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5. 香水三和弦
《香》片中香水成功的技術,分為三種層次。其一,「前味—味道的開端」,一切的開始,淡淡的香味流竄出來;其二,「中味—主題」,香水的重點,吸引的氣味讓人陶醉其中;其三,「後味—香水的尾巴」,完美的結合使人流連忘返。然而,論文也相當注重文章的舖陳如文章的四重奏。起—文章的開始;承—承續開端進入主軸;轉—文章的轉折,有批判、提問、疑惑等尋求正確的解答;合—最後的統整,將起始至終做完整的結合把成果呈現出來。這就是完美的論文寫作方法。

6. 生命的靈魂
「氣味」是葛奴乙獨的語言。神秘充滿魔力的氣味只有他能發掘、掌控、利用並將生命的靈魂香味創造出來,主宰人類的七情六慾。而我們生命的靈魂是什麼?我想應該是「靈感」吧!有了靈感可以得到很多想法進而寫出好的文章。

總結以上敘述,得到結論有二:
「人生的意義」,在《香》片的葛奴乙雖有很多缺陷也不適應社會環境,然而他有天賦並收集各種香味,透過嗅覺詮釋這個世界繼而分析了解。在葛奴乙回故鄉路上有一段話「香水無法做的一件事就是像凡人一樣能被愛或愛人」渴望被關愛與大眾的接納,在最後一幕選擇隕落,希望大家發現他的存在。
「回歸自我」,在行刑場因香水的氣味導致集體性交舉動,讓大家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表現最原始的需求。葛奴乙相當迷惘,失去對自身原有的定位及追尋,使他重新回想自己的人生及企圖找回自己的定位。如同論文寫作在追尋題材過程中,跟自己當初想要尋找的不同或一開始自認的目標不是自己想要的,迫於當時的環境與壓力下,選了一個自認不錯的目標。卻迷失自我感到不滿足甚至失落。這時就應該回頭想想最初的定位釐清自我,這樣就能找到自我與寫作的意義。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竊聽風暴》觀後感

今日播映榮獲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的《竊聽風暴》,片子以「竊聽」做為題材。故事敘述,片中男主角一個東德的秘密警察,他日夜竊聽一位劇作家和他的演員女友,卻意外成為他們生活的一份子,甚至最後為了保護他們鋌而走險。以下分析幾項重點:

1. 有罪、無罪→不斷審問
一開始就利用東德國家情報局「史塔西」(Stasi)審問一位犯人。不斷逼迫的審問,沒有喘息的餘地。在這種恐懼、壓力下,犯人終究招供。給人一種不用怒目猙獰、不必聲嘶力吼,就能讓人不寒而慄的感覺,在男主角的心中一切都可用科學方法研究歸類,找出制約、制裁和懲戒的對策。就像寫論文一樣,有問題就要不斷去訊問就算疲勞轟炸也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得到滿意答案為止。

2. 作家是靈魂的工程師
在片中政府官員吹捧藝術家乃「一國的靈魂工程師」。實際上,卻是政府急卻剷除的「眼中釘」。在現實社會上,我們就像一位作家,論文寫作的好壞也出於我們之手。是否成為其他同儕或教授們的眼中釘,必須看自己的造化。

3. 作家害怕之二事
孤單一人—
劇中認定作家是「歇斯底里的人類本位者」(hysterical anthropocentrist)。他們最怕獨處,需要朋友,需要滔滔不絕的談話,千萬不能把這些人帶上法庭,那反而是成全了他們,暫時的留置與羈押才是對付他們最有效的手段,徹底的隔絕,也沒有釋放日期,不准他們與任何
人接觸,連警衛也不行,就是最有效 的方法。不必羞辱,不必毆打,不用編造謠言,不提供任何可供他們日後寫作的素材,關了十個月之後,我們才放了他,突然之間,他們就不再是麻煩製造者了,從此就再也不能寫、不能畫、不能再從事任何的藝術創作了。無需使用任何暴力,只要這樣對付就夠了,一切就像送他們禮物一樣。
被剝奪的權力,就像孤單的人一樣。好比論文寫作需要跟別人交流才能腦力激盪,才不會腦袋空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靈感枯楬—作家、藝術家、設計師,最害怕就是靈感枯楬時。沒有靈感是一件可怕的事,這時就應該放下時邊的工作,出去透氣休息、做一些休閒活動讓腦子解放一下,說不定靈感就會靈光一現。

4. 從檔案中找資料→歷史研究
片中有一幕是作家在翻閱他被竊聽的資料,從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如同老師說這種方法就像歷史研究法一樣,必須在龐大的資料找重點,就像大海裡撈針般,最後再加以整理、歸納找尋真正的解答。

綜合以上分析,此片最大的連結點是「環環相扣」。其一,在秘密警察與鄰居婦人之間的秘密,以及鄰居婦人與作家之間的秘密。其二,雅斯卡送給作家的生日禮物「獻給好人的奏鳴曲」琴譜,以及作家以「獻給好人的奏鳴曲」為書名出書獻給幫助他的秘密警察…等。經由這些關鍵點,將劇情緊緊相扣在一起到最後男主角買書送給自己臉上所表現出的一抹笑容。從沉默寡言到內心產生情緒變動,讓整部片高潮迭起,娓娓道出男主角因藝術而改變命運,重生出新的人生。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從《料理鼠王》得到的論文啟示

今天課堂上老師放了《料理鼠王》的動畫片給我們看。說到以前我對看影片的感受就只有純欣賞。對動畫細膩畫風、影片呈現的手法和故事內容等分析不會有更深入的探討。這次老師卻說請我們看完影片後,說說和論文寫作是否有關連性?這個問題有令人省思一番的值得。

於是,開始播放影片。並且從當中尋找可以得到與論文相關的啟示記在腦子裡,等最後加以整理、分析。故事描寫一隻名叫小米的小老鼠,在因緣際會之下,小米結識了在廚房打雜的學徒小林,為了追逐共同的夢想,形成一人一鼠的絕妙組合,夢想成為一位頂尖的廚師。影片裡主要人物小米體會親情、友誼的重要性,發現自己必須面臨人生的提擇,選擇回到家人身邊,還是追逐廚師夢。就好比我們研究生,人生就不繼在做選擇。而評論家,表面苛毒的批評背後那股執著的熱愛與捍衛的迫切。就像指導教授,把我們推向深淵,又適時拉我們一把,使我們更加成長。

以下在觀看《料理鼠王》一片後,推論出幾個重點:

1. 寫作非難事:只要多聽、多看、多吸收廣大的資訊,將這些資源轉化成文字,以自己的說法,轉化為自己的理論,就變成屬於自己的文章。

2. 先天的條件:在《料理鼠王》片中的小米,牠擁有天生的料理雙手,經由牠的努力,把牠先天的條件發揮得更淋漓盡致。而我們的本事,也是將自己的特長、創意表現出來變成自己的優勢。

3. 信心與勇氣:信心十足的人,就會有勇氣勇往直前;勇氣十足的人,就有信心應付任何艱困的事物。所以這兩者缺一不可。

4. 生活:創意的靈感、論文寫作的泉源等,都是來自於生活周遭上的人事物。經由觀察、發現、整理,將這些平凡無奇的小零件,加以組合、排列、放變、創造,它就會變成新的概念。

5. 夢想:每個人都有無限大的夢想,要如何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將它成真,這是一個課題。在《料理鼠王》裡的小米,要選擇回家人的身邊做廚師夢,還是勇敢追逐當一名真正的廚師。然而,寫論文也是一樣地道理,埋頭苦寫出一本大家都會研究的普通論文,還是找尋別人還沒挖掘到的寶,寫出新奇值得探討的論文,必須將夢想的視野放得更遠更廣。

綜合以上的觀點,悟出一句話「人因夢想而偉大」,讓我想到不久前看到的一部電影《街頭嘻哈客》,敘述一位昔日皮條客的中年男子,面臨四十大關,希望一圓成為饒舌歌星的夢想,追逐夢想過程中,有反對的聲浪被瞧不起,依舊拼命力爭上游。電影傳達低下階層在險境中力求突破表現驚人的毅力,實現已久的嘻哈饒舌殿堂。故事劇情的理念和《料理鼠王》有些相似,皆以「夢想」貫穿全片,和論文寫作將面臨的問題、瓶頸到最後完成的結果。其過程有教授的批評、反對的言語、議題價值的高低等。經由這些挫折,學習到更多不同的經驗。讓我們從困惑中突破、成長。寫出一本具有探討價值的論文,完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