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書法內省心理探索》的啟發

讀完《書法內省心理探索》後,熊秉明先生在這篇文章裡提出兩條探索的道路,為理性的和反理性的。「理性道路」根據現代視覺心理學的規律來確立筆法、結字的原則,遵循這些原則來學字完全不臨帖。「非理性道路」發掘個人潛意識礦源的一些練習。其目的在探求藝術創造的方法。

而論文寫作也是有所謂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寫法。理性方面,就如同論文研究方法裡的實驗法、問卷調查法等屬於量化的方法。有一定的規律、模式去探討出原則、根據、數據,遵循這些理論來實證這些結果得到有效的解答。非理性方面,就像訪談法、觀察法等屬於質性的方法。比較偏向探索性的研究,經由個人潛意識的概念,透過主觀體驗去追求整體意義,內容不具結構化,其目的在於確定某一事物是否存在,去「發現」問題的價值。

1.發現自我
從「創新」探討到如何「發現自我」,其內容說到一段話:「我怎樣寫出自己的書法?如果我寫的字真正能表現我自己,是我所追求的,我又真正浸沉在今天的生活環境、文化氣氛、思想潮流之中,那麼我的字必定是新的。」就好比在說我們要如何去證明自己、行銷自己是有這個能力,創作的作品要如何說服別人這是個好作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裡,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塑造自我是首要的問題。將潛意識自我的創意、想法解放出來,創作到作品裡就是屬於自己的風格來向別人證明你是與眾不同的。

2.創作
此段提到「創作」包括兩方面:功力和獨創性。如同寫創作論文一樣,也必須具備這兩項。功力在於你對自我的議題是否已有紮實的根柢或一番見解。而獨創性是否能打破已往的創意,為自己的創作注入新的概念表現出自我的風格與市場競爭。雖然還是會碰到相同議題的人,但是要如何突破?就必須看自己所累經的經驗,還要比較別人寫的論文提出批評、疑問、讚賞從中學習並激勵自己,接受各種嘗試最後得到啟發完成試驗。


3.從學習中找變化
從練習作品中分為兩類:一類是三張寫的差不多,甚至完全一樣;一類是三張不同,而後一類的人才是成功的。其結果要說明必須打破理性控制,從中解放潛意識的自我。同理可證,論文寫作最怕碰到內容都寫得很無趣沒有根據、沒有高低起伏。雖然寫得很完整也不能說失敗,但卻缺少文章的表情。就像文章要有啟、承、轉、合這個要點,藉由閱讀別人的論文加以吸收,轉換為自己新的概念從中學習,以追求更高的境界與寫作的變化。

4.素日訓練
盲目寫法分為兩類:第一類,空間距離的感覺準確,屬理性的、外向的。第二類,空間距離感覺比較弱,屬情感型、內向的。兩類的不同在於「素日訓練」有關。好比寫論文,必須讀很多書籍才會有想法、才會思考、才有好辭彙可應用。平日沒有做閱讀的訓練,再怎麼使用的辭彙也只有幾個。平時就有打好紮實的基礎,便可像侯蘊生老先生「人老心不老」,不繼學習、探索,了解書法奧秘的道理。而我們也可從中學習不同領域書籍的知識,做評論、分析,找出同異點以鞏固寫文章的功力。

總結以上,我們要如何寫出畢生的論文,寫出我們的希望?藉由各種不同的創作風格、論文寫作,從中看到不同性格的人和人生態度。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吸收這些成分,將它轉化、摸索成為新的創意來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