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看過老師的雜序寶後,發現老師的文字運用、詞語表達都令人讚賞,傳達的也相當絲絲入扣。其中看到《開心果大合唱》這個篇名後,覺得挺有趣的,就選擇此篇來論述我的觀點:
1. 想像力
開頭的舖陳,用修辭技巧中的比喻手法來做開端。將第一段「聽到它、目睹它及剖它的殼、吃它的核。」此文的「它」到底是什麼?在第一段沒有直接點明,先舖一個梗給人一個想像的空間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與在寫作論文略為不同。論文在摘要之處就必須點出主題,清楚說明你的用意、研究方法,將你的精華表現於摘要之中來引起讀者的心。因此這兩者所要傳達的意義不同。
2. 好奇心
運用對此物新奇之原因,用重點式的感想簡明、扼要表現出來。第一是「聯想」,將開心果與其名稱做直接聯想,如同腦力激盪法的水平思考法一樣。第二是「經驗」,從生活經驗中的核果類做比較,發現與開心果的不同之處,如研究方法的比較法一樣。第三是「表達」,將自己內心最真實情感直接表達出來,就是好吃這麼簡單。如寫作論文,把你要表達的事物透過文字寫出你的理論直接表達於論文中。
3. 判斷力
延伸第二段的論點、舉例,在第三段將其做詳細的說明、推理以點出主題,得知其由來。胡適曾說:「大膽推理,小心求證。」必須培養判斷能力。在寫作論文時,有獨到的判斷能力,大膽推理有疑惑的論點,再小心求證以求得準確的證據、數據,來鞏固論文的重要性。所以判斷是寫作論文缺一不可的一項能力。
4. 可能性
最後一段,同樣也使用比喻。說明殼已笑是預期的「序」,口緊閉是「雜」。用寫作論文的「雜」與「序」套用於核果開閉口。「序」是順利的象徵,如同開心果為你打開一道順遂的道路;「雜」是困境的象徵,如瓜子緊閉的殼要你運用智慧來突破。就像蔣公從溪邊看魚「逆流而上」,悟出成功的條件。好比此文最後一句「困境生出新的可能性」,有異曲同工之處。只要不放棄,都會有無限的可能性,寫作論文也是如此。
總結以上的觀點,首先發現的是-訂題目,有趣的名稱加上隱喻就會構成令人想像的空間,所以一篇文章的吸引力主要的先決條件就是題目名稱。其次,文章的內容,文章的編排、引用、修辭等都是影響文章架構的原因,有好的文章就如同閱讀小說般,可以藉著文字身歷其境融入其中,細細咀嚼好文章給你的體驗。再者是經驗,從生活當中去粹取經驗,將經驗中的事物提練出來轉化為新的概念,運用於寫作論文中,以此延伸出新的想法及可能性。
1 則留言:
選開心果,寫出如此好的評述,真令人開心。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