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限時三十分鐘的時間下閱讀《視覺修辭技巧在平面設計的應用與探討》此論文中。我在看目錄時,發現第三章「平面設計的視覺修辭技巧」感到有興趣。要如何將文學中的修辭技巧與設計中的平面設計去做連結、分析與應用,的確是相當值得探討的部份。以下將做簡要的說明、分析:
1. 修辭分類
此論將修辭技巧應用,分為「屬於意象描繪的辭格」、「屬於語意表達的辭格」、「屬於形式安排的辭格」和「文字的修辭技巧」,來探討平面設計的視覺修辭現象和技巧。將文學的修辭做系統的分類,再以組織性去探討每一項辭格,相當有系統化。不過,在每一辭格分項中的內容說明都大致相同,文字也相較有點冗長,如果可以將它條列式說明和表格化分項,這樣就會更加清晰明瞭、簡單明確。
2. 作品應用
此段有相當多的實例作品分析,只有平舖直敘的文字說明,沒有系統性的分類說明應用較為可惜。像文中比喻有兩種「明喻」和「隱喻」,如將它圖片表格化做分析。例:分成具體事物與抽象事物、意識與潛意識、直接與間接等,再與文字搭配說明就會更加完整、清楚。
3. 舉證與實際操作
將視覺修辭技巧與平面設計作品範例,說明圖像中存在的種種修辭現象,並加以解釋修技巧在作品上的應用。最後以得到的實證結果,以研究者本身的海報設計去做實際個案操作,發現修辭與設計之間的關係密切。這就是寫作論文中應該有的一個精神與成果。
從此論中可以發現,研究者藉由文獻探討與作品應用舉證平面設計與視覺修辭技巧之間的關係。從修辭語言去探討平面設計創作的運用,藉此分析提出一套體系化的「平面設計的視覺修辭技巧」,並實際驗證也得到其結果,將此論具有價值性。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淺談《相似包裝在行銷組合的應用》
在讀完謝寶泰老師的《相似包裝在行銷組合的應用》一文後,以下將提出幾點來做討論與分析:
1.主題運用:
此篇小論主要探討相似包裝在行銷組合的應用,在關鍵詞中分為相似包裝、行銷組合、相似性三個重點。一、相似包裝,文中的重點方向。卻只有論述包裝比例大小,沒有再進一步探討其餘的可行性。二、行銷組合,舖陳的一環。最後卻延伸到生命週期,行銷組合的觀點相較減少,無法清楚得知相似包裝與行銷組合之間的關係、應用。三、相似性,做為輔助相似包裝。在說明時,如果能跟相似包裝的實例再做詳加的補充、分析會更好。以上三個重點,在各自探討時,內文的說明性能更加詳細,綜合起來再深入論述的話,此篇小論的實證性、準確性就會有相當的立足點。
2.舉證論點:
在文章裡,列舉很多實例來做內文的分析、輔助。但在論辯的敘述以及反論的探討沒有說明的相當完整,所研究出來的依據沒有交待的很清楚。如果可以搭配圖表和數據做為論辯的證明,再加上文字詳加說明,舉證的論點就會更加完善、精確。
3.觀察行銷角度:
文中提到以觀察行銷實例並依據行銷學理,推論出同一品牌的相似包裝依產品生命週期擔任產品組合的元素做探討。就以觀察方面,文中主要著重在外形包裝的探討、分析,其餘包裝上的視覺(圖案、標籤)沒有深入的論述來加強相似包裝的評論。另一方面,列舉的實例皆以“瓶狀包裝”做舉證,就以觀察的角度而言,在眾多的包裝外形下,選出有較多變化造形的瓶狀為實證是相當有趣。不過,實例的元素如果可以更多元(蕃茄醬瓶、沐浴乳瓶等)去做比較的話,內容應會更為豐富。
綜合以上的評論,對於老師小論的問題點做深入探討、分析,雖然此文完整性略顯不足。但從生活事物中找出一個不同的理論點來探索相似包裝以及其發展性,加上一些實證的圖片說明,與行銷的手法做結合提出問題並解答,開啟相似包裝的應用之關係,做為日後可參考的先例。而老師課堂上所說的「立主腦、密針線、減頭緒」,如果論文寫作有達到這番功夫的話,我們的論文將更加鞏固、完整。
1.主題運用:
此篇小論主要探討相似包裝在行銷組合的應用,在關鍵詞中分為相似包裝、行銷組合、相似性三個重點。一、相似包裝,文中的重點方向。卻只有論述包裝比例大小,沒有再進一步探討其餘的可行性。二、行銷組合,舖陳的一環。最後卻延伸到生命週期,行銷組合的觀點相較減少,無法清楚得知相似包裝與行銷組合之間的關係、應用。三、相似性,做為輔助相似包裝。在說明時,如果能跟相似包裝的實例再做詳加的補充、分析會更好。以上三個重點,在各自探討時,內文的說明性能更加詳細,綜合起來再深入論述的話,此篇小論的實證性、準確性就會有相當的立足點。
2.舉證論點:
在文章裡,列舉很多實例來做內文的分析、輔助。但在論辯的敘述以及反論的探討沒有說明的相當完整,所研究出來的依據沒有交待的很清楚。如果可以搭配圖表和數據做為論辯的證明,再加上文字詳加說明,舉證的論點就會更加完善、精確。
3.觀察行銷角度:
文中提到以觀察行銷實例並依據行銷學理,推論出同一品牌的相似包裝依產品生命週期擔任產品組合的元素做探討。就以觀察方面,文中主要著重在外形包裝的探討、分析,其餘包裝上的視覺(圖案、標籤)沒有深入的論述來加強相似包裝的評論。另一方面,列舉的實例皆以“瓶狀包裝”做舉證,就以觀察的角度而言,在眾多的包裝外形下,選出有較多變化造形的瓶狀為實證是相當有趣。不過,實例的元素如果可以更多元(蕃茄醬瓶、沐浴乳瓶等)去做比較的話,內容應會更為豐富。
綜合以上的評論,對於老師小論的問題點做深入探討、分析,雖然此文完整性略顯不足。但從生活事物中找出一個不同的理論點來探索相似包裝以及其發展性,加上一些實證的圖片說明,與行銷的手法做結合提出問題並解答,開啟相似包裝的應用之關係,做為日後可參考的先例。而老師課堂上所說的「立主腦、密針線、減頭緒」,如果論文寫作有達到這番功夫的話,我們的論文將更加鞏固、完整。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I'm not scared》精神啟示

1. 脈絡
在《有》片的開始,一群天真的孩子於麥田裡奔跑,直到米契爾發現洞裡的菲力浦將故事帶出「被綁架的小孩與綁架犯的兒子」以及「兩個十歲男孩的友誼」做為整個故事的架構。一部描繪兒童眼中的世界,將童話般的情誼投射在殘酷的成人世界,交錯環扣的劇情還有前後呼應的手法,叫人驚豔。
片中有幾個統一的要素,做為此片統一中的變化。如:
●主題統一:米契爾口中唸的故事與菲力浦的處境相輔。
●範疇統一:與妹妹因拿酒起爭執以及爭論是否殺內票。皆以爸爸提議的抽火柴頭。
●角色統一:兩位十歲男孩。雖不同的個性與背景卻互相對映,述說孩子們的天真。
●觀點統一:以兒童的視野做構圖。如躲在門縫偷聽大人的計謀,營造懸疑畫面。
3. NO贅
就英文片名來說《I’m not scared》,以簡單、扼要的一句話說明整部片的精神。如同原著裡的三句話「這個洞穴黑暗地嚇人,可是我不怕!」「那些眼睛惡狠狠的盯著我,可是我不怕!」「因為有你,我什麼都不怕!」最後在片尾出現「I’m not scared」的字幕將這三句話串穿,沒有多餘地的累贅。而中文片名《有你,我不怕》將「因為有你,我什麼都不怕」多餘的文字刪減。明確、無做作的一句文字表現出來,帶出孩子純真的友誼與此片的靈魂。
訂閱:
文章 (Atom)